中心邀请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进行讲座
2021年10月27日,兰州大学欧盟研究中心特别邀请了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带来了题为《“后默克尔时代”的法德轴心走向与欧洲一体化的前景分析》的在线讲座,讲述了法德轴心的历史脉络、影响因素、“重启”的意愿分析和案例分析,最后总结了“后默克尔时代”法德轴心的走向以及欧洲一体化的前景。
郑教授介绍了法、德两国在欧盟中的角色,认为欧洲一体化是一个复杂且未完成的过程,概括了法德轴心走向以及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主要从时代大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欧洲作用提升以及欧盟对中国战略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郑教授首先分析了有关“欧洲的德国”与“德国的欧洲”的争议,从法德力量的此消彼长、法德在欧盟行动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对德国的看法来还原了这一讨论;之后,郑教授又讲述了法德轴心的本质、欧洲一体化历史上的法德轴心以及法德共同领导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共同发挥领导作用,但受制于欧盟决策机制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德轴心”并非始终能在欧盟发挥领导作用。
在第二部分,郑教授着重讲述了法德轴心“重启”意愿与“重启”案例。在“重启”意愿的部分,郑教授提到在意愿上法、德两国并不是都积极靠拢,法国在马克龙的领导下有直接而强烈的欲望,德国则由于受到联邦选举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迟滞性、因式性以及象征性的反应;在“重启”案例的部分,郑教授用五个案例进行了分析,包括欧元区改革、避难体系改革、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的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主要从法国表现、德国表现以及最后产生的影响和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最后,郑教授总结出两个结论:法德轴心因为法、德意愿的未能“同频共振”只是有限“重启”且具有局限性;法德轴心有限“重启”主要因为法德可供支配的权力资源有所减少、法德的引领作用及其他国家的追随意愿在下降、法德难以实现偏好趋同且受制于欧盟内其他联盟以及欧盟决策中“达成共识”的义务在增强。
在第三部分,郑教授分析了“后默克尔时代”的法德轴心走向与欧洲一体化的前景。郑教授先分析了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结果、新政府组阁可能性及选民偏好、德国政党和欧洲政策的对比以及“交通灯”政府试探性成果文件,从中解释了德国政局走向以及德国政策走向对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影响,从而分析了法德轴心与欧洲一体化前景。
在最后一部分,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结论。一是随着英国脱欧,法德轴心地位上升,但欧盟内离心力也在上升;二是德国的联邦议院选举和法国大选为法德轴心发挥作用增加了不确定因素、法德轴心在多大程度上能发挥作用仍有待观察;三是法德如何避免欧盟内部对立联盟形成?如何确保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追随?将是法、德两国需要考虑的问题;四是欧盟在内忧外患背景下如何维护内部团结,是欧盟成为一个全球行为体的先决条件;五是欧洲一体化依然会是“危机驱动型”;六是“多数欧洲”、“灵活(差异)一体化”、“意愿者联盟”是(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讲座的最后,郑教授和听众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主要在英国脱欧对法德轴心的影响、欧盟内部其他成员国的作用以及欧盟财政、防务安全以及环保问题进行了讨论。(欧盟研究中心向往供稿)